教育学全文_第40章德育原则(2)

发布时间: 2020-10-05 06:51:23
A+ A- 关灯 听书

第40章 德育原则(2)
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优点和缺点。比较先进的学生也会存在一些不很突出的缺点,比较后进的学生也会有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优点,教育者要善于帮助先进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要依靠他们积极向上的优点,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向更先进的典型学习。对后进的学生,教育者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我国许多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证明:只要努力观察,在后进生身上也能看到“发光点”。与此同叫,教育者必须正确对待后进生的缺点。首先要破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旧观念,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当然,这项工作要花相当多的精力。一个善于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总是善于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把那些微不足道的积极因素开发出来,给他们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2.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认识自己,并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发扬优点、客服缺点,实质是学生道德内部环境的完善化,这一过程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在道德修养中的自我努力的程度。因此,首先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认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一般不善于正确地、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往往需要通过评价别人去认识自己,从与别人的优点的比较中才逐步发现、承认自己的缺点。到了高中阶段,开始有点“自知之明”,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别人来逐步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这点自知之明往往就是自己进步的起点。
要保持、发扬自己的优点,或者克服自己的缺点,都要通过艰苦的自我努力。一般来说,要靠他们在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鼓舞、自我勉励中进行道德行为上的自我锻炼。
教师是不能代替学生的道德实践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他们认识自己,指导他们在道德实践中怎样发扬自己的优点,怎样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要因势利导。
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时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起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这一切往往通过因势利导而体现出来。既要因势利导,发扬学生的优点,也要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点往往就是克服缺点的最有利的“势”(条件),利用了它,既发扬了优点而同时也克服了缺点。例如,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在学校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的问题上,不是简单指责、禁止,而是在引导他们认识乱涂墙壁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利用了他们喜爱绘画的积极因素(势),吸收他们参加绘画小组以及班里的板报出版工作,这样,不但帮助他们克服了涂墙的缺点,而且使他们的兴趣、爱好的优点也得到正常的发展。
4.学会利用积极的外部环境。
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善于全面地了解教育的外部环境,善于辨别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思想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当前,许多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注意到环境的积极因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要善于利用环境.必须尽可能地学会控制环境。
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原则
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原则,是指德育要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无论是德育的要求、内容,还是方式方法,都要符台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敦,避免成人化、一般化。德育必须遵循同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律。
中小学生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德育要求、内容安排、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
德育不同于智育的特点之一是它必须触及学生的思想内心世界。因为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所以德育尤其要注意根据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以至行为习惯上的特点进行教育,而这婪特点往往具有个人特色的性质、个别差异的性质。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深入了解、研究学生。
教师要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津的系统资料。不仪要了解后进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而且要了解其在校外的表现。
2.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甚至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处在少年期,他们好动好奇,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差,缺乏社会经验.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上自我意识不强,缺乏自制力,所以教育者的示范和威信,正确的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方法上还要具体生动、多式多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耐心反复及时地进行教育。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具体,抽象的内容不宜太多。在教育、管理上,一方而要注意多检查督促,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逐步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要关心他们的性发育情况,开展性卫生、性的文旧道德的教育。
高中学生进入了青年初期,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对个人同集体、个人同国家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应把许多问题提高到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高度来认识,帮助他们打好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的基础。高中学生比之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他们已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的能力,表现在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有一定自制力。在教育、管理时要强化独立活动的意向,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学习自己管理自己。
3.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以及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必然带有各自个性的特点。必须照顾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兴趣、气质、性格,因材施教,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
六、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原则
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要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来影响集体。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集体主义精神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核心。只有在集体的生活和活动中才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马卡连柯在十月革命后,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原则改造好很多流浪青少年。他称这为平行作用的原则。学生的集体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应该在教育学生集体的同时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学生个人。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1.注意培养集体。
学生集体是同龄人的集体。但也有别于一般的同龄人的群体,而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得力的领导核心,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以及公正的集体舆论,此外,还应有良好的传统作风。教育者培养学生集体,应注意营造上述条件。
学生的集体有共青团、少先队、班会和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社团等。
要发挥各种集体的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必须帮助集体的领导核心学会关心他们的成员。集体必须关心个人,关心它的每个成员的发展与成长,并为此创造良好的条件,否则它是无从发挥教育作用的。这是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培养组织纪律性、友情和责任感的起点。其次,教师必须帮助每个成员增强集体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树立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使每个成员处处意识到自己是归属于某个集体的。
学生们有时会自然地形成一些不定型的自发性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活动,有时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教育者应该引导这些群体活动纳入学生的集体活动之中。如果不加以引导,一些自发的、松散的、歪风邪气盛行的群体,往往是造成一些学生退步,甚至犯罪的温床。
2.要努力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怍用。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认为,对学生个人来说,教师的教育与集体的教育是平行的。要依靠集体力量.通过集体影响个别学生,要善于针对学生中共同的、普遍的问题,面向集体教育每个学生。
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以及注意运用集体的舆论、传统、风气来影响学生集体和学生个人。
3.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否定教师列学生的个别教育。必须把通过培养学生集体教育个别学生,与通过教育个别学生去影响学生集体结合起来,使集体与个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七、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影响与内部根据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深化与转化。
教育者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发挥出求.因为内因是学生品德发展变化的依据。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他们思想品德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1.提倡自我修养。
倡导道德修养,首先要启发学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主动性。这是学生自我修养的基础,而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是启发学生自觉修养的前提。要使学生认识到,不进行道德行为上的自我努力,高尚的道悠品质是不可能养成的。
2.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靠教育者去培养。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培养学生自我奋斗的能力、自我鼓舞的能力,是追求上进、深化良好品德的基础;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自我监督的能力,是良好道德形成的保证。
3.要处理好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又要留有余地,让学生有自我管理的机会。两者有机配合,协调一致,才有助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对学生的所有教育影响要互相协调,步调一致,前后一贯,持之以恒,以保证学生品德沿着统一的方向循序渐进地发展。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德育过程实质上又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1.统一校内的教育力量。
在校内,各科教师、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干部和全体职工都要在学校党组织和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支统一的教育力量。
2.统一校外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学校应争取家庭、社会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应起主导作用。
地方上的政府机关,也应建立起管理校内外青少年的综合管理机构。
3.注意各类教育影响的前后一致性。
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对学生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因此,教育者除了注意各方面的影响外,还应注意教育影响的前后一致性。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4.要加强学校和社会德育工作计划性、系统性与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