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全文_第41章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发布时间: 2020-10-05 06:51:26
A+ A- 关灯 听书

第41章 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或热爱态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同的内容,如:建设祖国,发展民族的物质文化;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的统一;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我国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取实现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内聚力,是全国人民包括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如下:
1.培养从小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要引导学生从小热爱亲人、师友、故乡、母校,从锦绣河山、国旗、国徽等周围的具体事物人手,逐步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光荣历史、灿烂文化、杰出的英雄、学者、伟人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并进一步发展到热爱经过无数先烈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创立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2.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意识。要教育学生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炎黄子孙,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义务感,以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独立统一为己任,为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奋斗。
3.为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要教育学生关心地方和国家大事,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改变故乡、地方贫穷落后面貌的建设,为祖国填补某些科技空白和攀登科技高峰而奋斗。
4.发扬国际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要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紧密联系的。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世界发展和进步的一部分。我们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与学习,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人类进步而斗争。
二、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公共的道德风尚,主要有文明行为与人道主义等。这些道德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特别是人道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公德。它主张尊重人、信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与互助,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强调发展人性。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的要点如下:
1.引导学生从小懂得尊重人、爱护人、平等待人,对人的困难、疾苦和遭遇的不幸富有恻隐和同情之心,能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特别要组织他们以实际的行动去注意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关心和帮助军烈属、荣誉军人,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以培养他们的人道主义行为;还要教育他们为了主持正义、保护善良,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
2.注重养成教育,培养文明行为。使青少年学生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如讲规矩,有礼貌,爱整洁,修边幅,尊敬师长,说活和气,举止文雅、大方,注意语言美、仪态美和行为美等。要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明行为的认识,养成文明的习惯,并厌恶那些粗野、粗暴或扭捏作态、怪模怪样的不文明表现,能够自觉地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批评。培养文明行为要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
3.养成良好的品质。要使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基本品质,是一个人提高修养的基础,是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要引导他们逐渐形成诚实、守信、勤奋、勇敢、坚毅、合作等优良品质。
三、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高度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在人类历史上,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形成了民主的观念。这是历史的进步。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建设,都需要高度的民主,需要人民积极参与和发挥创造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民主和纪律、法制是不可分的。只有用严格的纪律和法制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才能保障民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使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流通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促进社会的稳定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要从小学开始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以便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遵纪守法的公民。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的要点如下:
1.培养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民主思想,懂得民主就是尊重人,维护人的合法权利,允许人进行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意见,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班组与学校的工作和活动,提出中肯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并主动关心社区、国家大事;要使他们了解民主的程序,懂得民主的权利,能够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组织民主生活.通过民主方式来处理问题。
2.提高对纪律的认识,加强纪律性。要使青少年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切实懂得纪律的必要,认识到一个班、一间学校,如果没有纪律就会一片混乱,教学与各项活动都无法进行。要从训练学生的行为人手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如抓好作息制度、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敢于批评破坏纪律的行为。
3.掌握法律常识,严格遵纪守法。青少年学生已是社会的积极成员,开始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他们应当懂得遵守法纪。否则,在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下,他们中少数品德和意志薄弱者就可能违法犯罪。目前,青少年学生犯罪的数鲢有上升的趋势,有必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要引导他们从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等做起,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进行法制教育可以适当运用反面典型,特别是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尤其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价值观教育
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具有一定的共同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几乎东西方国家和地区都获得了这样的共识。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出席一个中学生毕业典礼时说:“教育并不只求知识的传授,也应重观价值观的培养。对新一代来说,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有助他们克服所遇到的挑战,以及懂得如何在顺境和逆境中自处。”他认为“年轻人应学会信任、关怀和尊重家人和长者,对任何人都要保持正直、笃实和忠诚;对学习抱有热诚;凡事多聆听,尽力消弭歧见;不要只谈个人权利,要重视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董建华又说:“在我们数千年的文化里,这些价值观一直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仍然叫我们受用不尽。我相信.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大家都会谨守这些价值观。”
新加坡是一个注重价值观的国家。1986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新一代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是在这五大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新加坡以价值观为中心的“好公民”教育,便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充裕,并没有带来社会道德水平的同步发展,相反因道德滞后引发的社会问题正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美国政府也痛下决心,加强对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美国前总统布什曾于1988年10月强调,“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敦育”,“教会孩子区别正确与错误”,摒弃“价值自由观念”。他在《重视优等教育》一文中指出:“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1999年,布什签署的《关于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中强调指出,“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实现无毒品、无暴力,并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纪律的井然环境”。1992年春天拟定的《阿斯彭品格教育宣言》呼吁学校恢复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学生传授“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正义、公民美德与公民素质”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至今保留着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有优良的共同的价值观,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这些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资源被一代代继承下来,流传下去。我们必须思考,传统价值观里有哪些要保留?面列市场经济应陔倡导哪些新的价值观?
上述中小学德育内容编排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阶段性编排。它以学期或季度为单位,根据这一阶段的形势发展和学生品德表现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编排这一段的德育内容。进行完了一段,再安排下一段。阶段性编排,能紧密配合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安排,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内容不太全面、系统和连贯,缺乏长远的计划,往往容易跟着形势或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转,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并常常可能陷入紊乱,不易使学生掌握德育的整体知识,以形成基本的观点。
另一种是系统的编排。它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内容作整体考虑,依据小学或中学的德育任务和学生的认识与品德的发展规律性来编排系统而全面的德育内容;要求按年级编出有关德育的大纲和教材。系统的编排,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品德形成规律,具有稳定的内容和一定的要求,也便于教师积累经验。但其内容往往与形势发展需要配合不紧,与学生的思想状况脱节,缺乏针对性。
上述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情况以一种为主,兼取另一种之长,尽可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总之,德育内容的编排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现实到理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