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全文_第38章德育过程

发布时间: 2020-10-05 06:51:05
A+ A- 关灯 听书

第38章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实践(内化外部环境影响),从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研究德育过程在于揭示德育过程的规律,促进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德育目标需要通过德育过程来实现。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过程就是把社会要求和规范准则内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品德是个体内在的品质。品德与道德是不同的,道德是社会的规范和准则,是个体外在的社会要求。
(一)品德的基本要素
人的品德是由相应的知、情、意、行四因素构成。
知,指道德认识,即道德观念、道德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中的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关于精神领域上有关价值判断“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当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上升为坚定的信念时,就会自觉地形成相应的道德行为。因此,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还要以形成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为目标。
情,指道德情感。情感是人们对社会事物爱憎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的一种自我感受。道德情感是人们在运用社会道德观念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时所产生的喜善厌恶的体验,具体指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幸福感、良心、同情心等。道德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情感。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
意,指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而产生自觉能动性。它们是支配或调节道德行为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行,指道德行为。它是人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行动反应。这种反应的特定表现方式是行动,所以叫行动方式或行为方式。一般来说,道德行为是指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是品德形成的具体体现,也是德育过程的目标。
(二)品德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品德的诸要素是统一完整的结构,它们各自独立但又互相联系,彼此构成品德的整体。知是行的基础,情是调节行的动力,意是行的杠杆,行是知的源泉,又是知的归宿。
总之,品德是以知为基础,行为目标,情意为内驱力的集合体。德育过程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才能形成学生相应的品德。
(三)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方面的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如果缺乏或忽视任何一种因素,学生的品德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德育过程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而进行的,即知激发情,情引发意,意使之行。
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平衡性,即知、情、意、行的发展不一定按照常规顺序。由于知、情、意、行诸因素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渗透作用,学生个体生活背景不一。因此,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快、有的慢,容易出现薄弱环节,导致各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和严重脱节,德育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知、情、意、行均可成为德育过程的开端。教育者应从学生知、情、意、行最为薄弱的部分人手,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学生品德的发展状况从不平衡趋向平衡。
二、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一)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德育过程是把社会性规范内化为学生个性品质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活动和交往,感知来自个体外的德育影响,并通过活动和交住,认同和接受这一影响。
道德实践是个体品德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目标。看一个人是否具备某一品德,主要看他是否真正具备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特别是看他的行,即道德实践,当个体的道德行为已成为习惯时,我们才能肯定他形成了某一方面的品德。人的行为习惯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养成和巩固的。因此,活动和交往成为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
个体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性品质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它需要个体的认同、共鸣和情感的体验,并由此形成信念。而个体的认同、共鸣和情感体验等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能真正获得。没有活动和交往,个体就没法体会到道德需要,就不会真实地认同道德内容,也就不会产生共鸣和情绪体验。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二)德育过程中学生活动和交往的特点
青少年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交往,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从兴趣性向目的性过渡;从生活性向生产性过渡;从道德性向政治性过渡;从小范围、近距离向大范围、远距离过渡。因此,他们的活动和交往总是具有非成人化,但又越来越成人化的特色。青春期学生的活动与交往还往往具有集体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具有如下的特点:(1)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开展的;(2)受教育者应该体现出明显的主观能动性;(3)德育的活动和交往应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德育活动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性的交往和活动是德育的重要条件
教育性的交往活动是指德育过程中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有着鲜明的教育性,比之德育计划外的一般活动和交往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它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的一个主导因素。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交往的,这些活动和交往有可能给予学生好的影响,也可能给予学生坏的影响,学校教育应尽可能运用教育性的交往和活动,抵御非教育性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地利用好教育性环境。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来自各个方面,有可控的,有不可控的。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努力扩大可控而,处理好教育性的交往活动与其他的交往活动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沟通学生集体的交往活动与自发的群体交往活动,努力促使学校的教育性交往活动成为主导,以此统一青少年学生的一般社交活动,使本来不受学校控制的社交活动,在不同程度上纳入学校控制的范围。
当前,由于公共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急剧增长,使当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一个空前庞杂的社会信息环境之中。这一叫代特点,要求我们重视改进和加强对社会信息的调查与研究,为社会信息纳入学校德育信息创造条件,把封闭式的德育环境转变为开放式的德育环境,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在接受德育影响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心理存在的各种矛盾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化。
(一)受教育者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品德发展的主要矛盾
德育的对象,即受教育者往往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缺乏道德经验与修养,其观念、情感、意志、行为未能符合社会要求的青少午学生。因此,教育者向青少年学生提出德育要求,就是激化青少年学牛已有品德发展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使之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受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中,并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本身具有发展的需要。作为人,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为了自身发展,受敦育者必然渴求了解社会规范和接受社会规范的需要。优秀的教育者往往会充分激发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内在需要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德育过程的矛盾盛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矛盾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中包括认识性质的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和思想性质的矛盾。
(二)德育过程必须利用教育的外在条件促进内部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德育过程的矛盾转化是依靠一定的德育条件的。受教育者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主体。因此,受教育者是德育矛盾转化的主要方面,是矛盾转化的主要原因,教育者以及所运用的教育媒介是矛盾转化的外在条件。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教育因素的不协调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德育过程的矛盾并不一定部向积极的方向转化的。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教育条件,促进德育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是通过外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受教育者以外的各种因素,包括教育者及其运用的各种教育因素,是促进矛盾运动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存在着积极因素,也存在着消极因素,一般来说,教育者及其运用的因索是积极因素,也称教育条件。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条件促进德育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必须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受敦育者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主体,决定了德育过程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把其作为德育的目标之一。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是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受教育者越具有自我教育能力,教育过程就越容易取得成效。
德育过程应该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是随着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和教育者的培养而不断得到发展的。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环境影响下不断地积累品德经验、产生心理内部矛盾,再通过活动和交往,产生新的心理内部矛盾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品德的形成是以受教育者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为标志的,品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道德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形成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更会出现各种反复。
社会的道德要求随着受教育者的成长而越来越高。随着受教育者的不断成长,社会不但要求受教育者对同一道德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要求受教育者接受更广泛的德育内容,这样,德育过程必然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德育过程是由三大系统构成的:(1)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系统,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体现在一个人完整的心理品质体系中;(2)德育内容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规范系统:(3)德育环境系统,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因素也是多种多祥的,且彼此构成一定的联系。德育过程就是动用这些系统的各种元素,重新组合一个新的品质体系的过程。这样的一个系统重构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量。